利口酒是一种配制酒,是以蒸馏酒为基酒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琴酒、伏特加、龙舌兰),配制各种调香物,并经甜化处理的酒精饮料。酒精度在20—40°左右,但酒液口感偏向于饮料,属于餐后酒,很多人都会在餐后喝上一杯。
其又被称作 “力娇酒”、“香甜酒”,是由英文Liqueur的音译而来。在美国称之为Cordial,来自拉丁语Cordials(医药之意),其意为“强心剂、强壮剂”;法国人称它为Digestifs,是指利口酒有帮助消化的作用。
利口酒的原文是Liqueur,源自拉丁文的Liquifacere,意思是“液化、溶解或融化”,和利口酒将风味融入酒中的概念有点类似。Liqueur的翻译也有许多种,最常见的就是利口酒。
利口酒的起源故事,早在古埃及和希腊时代就有类似的加味酒款,不过和现今的利口酒仍不太一样(毕竟那时还没有蒸馏技术)。和现今利口酒比较有渊源的,则要算到中古世纪的修道士僧侣们。当时他们会将各种药草加入酒中,制作成药酒或保健品。进入航海时代后,新大陆和亚洲的各种植物的引入,为制作利口酒提供了更多丰富的原料。
利口酒的特点是含糖量高而带甜、气味芳香,另外由于它添加了植物的根、茎、叶、果和果浆等,个别品种也会选用鸡蛋为添加料,所以它的外观非常炫目,有着各种各样鲜艳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绿色,或者其它复合的色彩,看起来十分漂亮,所以利口酒也天然自带西方人的浪漫情调。同时因为颜色鲜艳及带甜,也非常受女士消费者喜爱。
很多人常常会将利口酒与烈酒混为一谈,因为现在许多烈酒都会做成不同风味的版本比如各种口味的伏特加酒。但是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利口酒会添加糖,而烈酒不会。大多数利口酒的酒精浓度比烈酒低,在15%-30%左右,但有的利口酒的酒精浓度也高达55%,所以唯一可以区分的办法就是看它们有无加糖。
1. 浸渍法:浸渍法是将果实、药草、果皮、种子等浸泡到基酒内,再经过滤、陈酿、分离等操作而得,一般有冷浸法和热浸法。对于不适宜加热蒸煮的材料,冷浸法是生产这类利口酒最好的方法。有些利口酒的生产采用常温动态淋湿法。
2. 配制法:配制法是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基酒,加入经特定加工的可食用性材料(果实、药草、果皮、种子等),按一定比例和特殊工艺制得,为改善产品的外观、风味以及组织结构,延长货架期,在利口酒的调配过程中需添加增色、增香、增味等物质。
3. 蒸馏法:将可食用性材料(果实、药草、果皮、种子等)与基酒进行蒸馏而得。蒸馏法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避免选择成分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原料,因为在蒸馏的过程中成分挥发容易导致利口酒的风味下降和营养成分流失。所以蒸馏法的适用性不强,原料选择范围较狭隘。此方法比较适合果皮和香草类利口酒的生产。
酒精的分类,通常都是按照颜色、地域、原料或者工艺进行分类的。然而,利口酒的地域性/风土特征并不明显,所涉及的原料因种类繁多而使得颜色和风味都各有各的特点,加之工艺上的多样化,想要给利口酒进行细致的分类,的确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常见的一些利口酒以及从它们的风味类别进行相关的分类。
# 水果利口酒
水果利口酒经常在调制鸡尾酒中使用,原则上水果可以直接通过浸泡或者浸渍的方式直接提取风味,但考虑到效率,也有酒商会直接使用果汁或者水果提取物直接来加速进程。
在水果利口酒中,有时候会使用到“天然提取的”等效增味剂,由于水果风味可以解构成风味化合物,因而可以从更便宜的水果中提取相关风味化合物从而节省成本。
# 咖啡、巧克力、坚果
由于质地较硬,通常不会采取浸泡的方式,而是通过渗滤的方式提取风味。
# 香料/草本植物/花
添加各种类型的植物而制作的利口酒,这一类所用到的原料非常丰富,一般是很多种香料、草本植物或者花叶同时用到,很多都与琴酒原料相重叠。
相比其它利口酒来说,它们也更加神秘,不少酒商都会给自己的配方采取保密措施。
纯饮
利口酒可以纯饮,但要讲究侍酒温度。果实类、草本类、奶油类利口酒最好冰镇;种子类利口酒宜常温下饮用。
加冰
在酒杯中加入半块碎冰块,注入利口酒,即可饮用。
混饮
很多利口酒的糖度都很高,可以加入雪碧、苏打水、柠檬水、凤梨汁等混合饮用。此外,还可以将浓稠的利口酒淋在霜淇淋、果冻上。
利口酒口感较甜,口味甘美,气味芬芳独特,酒味香醇、颜色艳丽娇美,风味丰富,混迹于各类鸡尾酒特调中,相较于纯饮,特调后的饮料更适于女性饮用。此外利口酒甜美的口感也非常适合新手饮用。
文章及其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内容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本站处理,邮箱地址:lycfaint01@163.com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推文,可以扫这个码关注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