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常说Life is too short to drink bad wines,意即“生命光阴太短,不喝劣酒以免浪费时间”。对此我同意需要珍惜宝贵时光,我也不想喝劣酒,可是何谓劣酒何谓好酒?谁将之定义?自己不喝过,怎知道?我认为,从来饮食都不应局限口味,只有靠自己不断尝试,才可发掘出独特有趣的菜式或饮品;把目光放远些,保持开放态度,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味,掌握饮食主导权。
葡萄酒五花八门,品种更有上千个,然而顾客平日在市场中接触到的只有三十余种,常喝的大概也只是那几个品种。我建议大家每隔一段时间(例如每月或每季)都找一两款相对较陌生而能负担的酒款或葡萄品种来试喝,扩阔眼界,即使最后不对口味,也不会太伤荷包和心疼。事实上,我由以前初学酒到现在拥有一定酒龄,仍不改习惯喜欢在酒铺寻宝,找一些看着酒标也毫无头绪的酒来饮用;期间总会遇上有一些“伏”,但偶尔却有不少惊喜,当中我学会了以后逃避陷阱,最重要就是我开展眼界,把知识喝酒领域逐渐增大。
奥地利酒在香港市场日子不短,但一直都没有大肆宣传,相比竞争力较强的其他国家,要普及的话,尚待时机,尤其是当地葡萄品种发音甚难,例如白葡萄Grüner Veltliner (下简称为GV),每当我跟学生们谈及时,大家总觉有点不好意思试念,然后莞尔而笑。假如因为葡萄名字发音复杂困难而放弃去了解其美味,那未免太浪费了。GV是奥地利种植最多的葡萄品种,占该国三分一,因此要找酒质最佳的,必须往奥国钻。不论是在种植还是销售层面,GV近年在欧美国家时兴起来,只是热潮尚未席卷亚洲这边。
翻查基因族谱,原来GV是黑皮诺(Pinot Noir)的后裔,然而两者似乎并没有太多类似之处,勉强说就是香气同属大家闺秀气质的含蓄类型。GV藤树活力颇盛,不加以控制的话仍能酿出不俗而具有酸度的清爽轻盈风味酒,但假如加以用心保持藤树低产并小心打理和酿造,有机会酝育出风情万种又味道浓郁,酒体丰厚,有深度且复杂细致白酒,其层次清晰俐落,结构扎实,散发充满野性温香,味道带有青黄色水果与矿物幽香,更有鲜花气息和香料辛辣口感,收结干净而余味悠长,陈放数年后更会显露一丝丝布尔冈白酒的清雅影子,非常有趣,值得尝试。
文、图:梁淑意 Rebecca Leung
06-06-18
(下一篇) : 土壤之奥妙
浏览 Rebecca 专栏其他文章
文章及其配图来自网络,如有内容侵权或违规,请联系本站处理,邮箱地址:lycfaint01@163.com
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推文,可以扫这个码关注我哈